博鱼新闻中心boyu News

博鱼首页入口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召开2024年第四季度新闻发布会

2024-10-22 17:28:02
浏览次数:
返回列表

  博鱼首页平台在线博鱼首页平台在线10月18日,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召开2024年第四季度新闻发布会,介绍2024年前三季度上海金融运行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人民银行上海总部货币信贷调研部主任吕进中、工商银行上海市分行副行长张晓琪、上海农商银行副行长顾贤斌、国泰君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罗东原、中国太平洋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马欣出席发布会。

  2024年前三季度,人民银行上海总部认真贯彻落实总行部署与上海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稳健落实增量政策举措,用好用足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高质量推进金融五篇大文章,指导上海科创金融联盟加强合作,持续加大对科技创新领域的支持力度,推动上海绿色金融改革创新,推进碳减排支持工具的支持领域在全国率先扩容试点,用好“政会银企”四方合作机制,持续优化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环境。在各项政策推动下,全市信贷运行呈现总量合理增长、结构持续优化、利率稳中有降的态势,有力提振了市场主体信心。

  9月末,全市本外币贷款余额12.04万亿元,同比增长9.2%,增速较上年末高1.9个百分点,比全国同期高1.6个百分点。从增量看,前三季度,本外币贷款增加8607亿元,同比多增2567亿元。

  分部门看,9月末,住户贷款余额同比增长9.0%,为2022年二季度以来新高。非金融企业贷款余额同比增长7.4%,其中中长期贷款和短期贷款余额分别同比增长10.0%和下降0.1%,中长期需求好于短期需求。受本外币利差、企业“出海”需求、自由贸易账户便利化等因素推动,境外贷款实现较快增长。9月末,境外贷款余额同比增长28.2%,较上年末高15.5个百分点。房地产贷款增速回升。9月末,全市人民币房地产贷款余额2.79万亿元,同比增长4.0%,增速较上年末提高3.1个百分点。

  从融资成本看,9月,全市新发放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3.16%,比上年同期下降22个基点,环比下降4个基点,处于历史低位,也是全国最低地区之一。其中,小微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3.42%,比上年同期下降19个基点,环比下降3个基点。

  9月末,全市本外币存款余额21.99万亿元,同比增长9.8%,增速较上年末高3.5个百分点,比全国同期高2.7个百分点。从增量看,前三季度,本外币存款增加1.54万亿元,同比多增7213亿元。

  分部门看,9月末,住户存款余额同比增长10.1%,与上月末持平,较上年末低4.2个百分点。非金融企业存款余额同比增长4.2%,较上月末基本持平,较上年末高1.2个百分点。其中,活期存款余额下降15.9%,定期存款余额增长11.3%,企业存款定期化趋势依然比较明显。非银金融机构存款余额同比增长23.1%,比上年末高22.8个百分点,是支撑存款增长的重要因素。

  1-8月博鱼首页入口,上海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7392亿元,同比多增2077亿元。从结构看,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增加6312亿元,占社融增量的85%,同比多增1245亿元。企业债券净融资1356亿元,占社融增量的18%,同比多增2221亿元。非金融企业股票净融资115亿元,同比减少818亿元。政府债券净融资减少324亿元,同比多减863亿元。

  9月24日人民银行金融增量政策措施发布后,市场主体信心得到有力提振。目前,我们正按照总行统一部署,引导加大信贷投放力度,促进上海房地产市场平稳发展,推进支持资本市场两项货币政策工具在沪平稳落地,服务上海经济高质量发展。

  央视财经:据了解,工商银行上海市分行作为国有大行,在贯彻落实金融五篇大文章方面做了不少工作,能否介绍一下具体情况?

  张晓琪:谢谢媒体朋友的提问。工商银行上海市分行深入贯彻落实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强化顶层设计,构建“1+5”政策执行和保障体系,即1个领导小组把控大局,5个专业委员会推进落地,因地制宜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取得了以下成效:

  人民银行上海总部于2023年底指导成立了上海科创金融联盟,我行担任首届理事长单位,携手联盟成员推动全市科技金融发展。9月末,我行科技型企业融资规模突破1600亿元,累计服务科创企业近万家。一是深耕专营化。深化“1+3+N”科技金融专营组织架构,即1个分行科技金融中心牵头,张江、漕河泾、自贸新片区3个科技金融分中心开展专业化市场拓展,多个科技金融特色行推动实施。二是读懂硬科技。研究绘制“产业链地图”,推动商投联动,对上海前100家硬核科创企业覆盖率达85%。“兴科贷”产品创新方案荣获上海市银行同业公会科技金融专项立功竞赛一等奖。三是拓展朋友圈。与上海市中小微企业政策性融资担保基金管理中心以及国家知识产权运营(上海)国际服务平台探索三方合作新模式。与上海53个特色产业园区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9月末,我行绿色贷款余额超1800亿元,规模继续保持同业第一。一是积极创新促发展。大力支持设备更新改造、降碳减碳、ESG建设等工作,成功落地临港新片区首单中资银行筹组并挂钩绿色绩效指标的绿色浮息银团贷款,顺利发放纳入地方转型金融目录的某航空公司低碳转型挂钩贷款。二是稳健管理强支撑。布局清洁能源、绿色交通、节能环保、绿色制造等重点领域,推动传统行业转型金融与绿色金融有效衔接,并在贷前、贷中、贷后全流程强化ESG风险管理。

  9月末,我行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突破1200亿元,服务客户超4万户。一是聚焦业务基础。全力增加金融供给,持续降低小微客户融资成本;组织小微企业参展进博会,举办2024年中非农产品供需对接会,拓展小微客户“走出去”渠道。二是创新服务模式。基于区块链技术打造用户数据授权新模式;推动外部数据引入,强化信用类贷款客户准入;构建智慧信贷支撑体系,夯实普惠生态基础。

  我行全面布局养老金金融、养老服务金融、养老产业金融三大领域。养老金金融方面,社保存款日均余额、金融社保卡累计发卡量保持同业第一;受托管理年金基金规模、管理企业年金个人账户规模、托管年金基金规模保持领先。养老服务金融方面,设立上海市级敬老服务网点54家、特色网点2家;加强工行驿站建设,实现11项基础适老设施网点全覆盖;构建养老服务“邻里圈”,覆盖客户近2万人。养老产业金融方面,为优质养老项目提供贷款支持,与市中小微担保中心合作推出“养老产业批次贷”。

  我行积极发挥数字金融的基石作用和创新牵引功能。一是数据融合增强普惠性。投产线上身份认证与签署模式,提升中小微客户融资可得性。二是线上运营智能化触达客户。打造分行个人消费信贷数字化平台,建设企业手机银行分行特色专区“上海企业服务”。三是智能风控增强业务可持续性。在业内首创将信贷审批业务推向线上、线下结合,打造专家经验与机器智能相融合的新模式。

  下一步,工商银行上海市分行将持续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结合上海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统筹推进、突出特色,发挥大行功能作用,助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21世纪经济报道:去年,国泰君安发布了2023-2025年“服务上海科创中心建设”和“全面提升绿色金融服务能级”两项行动方案。请问国泰君安在科技金融和绿色金融领域有哪些创新举措?

  罗东原:谢谢您的提问。下面,我分别介绍一下近年来国泰君安在科技金融和绿色金融领域所开展的工作。

  近年来,国泰君安把培育科创金融特色优势作为公司“五大金融”战略举措之首,于2023年5月发布《国泰君安服务上海科创中心建设行动方案(2023-2025年)》,提出10条专项行动措施。作为投资银行,我们从投资、融资、交易、定价等券商核心功能出发,强化投资-投行-投研联动,促进资本、科技和产业高水平循环。

  在融资方面,我们坚定打造“产业投行”,通过深耕重点产业,为科技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全链条综合服务,涵盖直接投资、募集资金投资、上市财务顾问、上市后融资并购等多个环节。2020年以来,累计服务160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完成股权融资;自科创板设立以来,累计助力48家企业登陆科创板,IPO家数及规模均排名行业前列;累计承销科创类债券规模超过1100亿元,排名行业前三。

  在投资方面,我们致力于发现科技企业的价值,发挥好企业赋能和价值创造的功能,坚持投早、投小、投硬科技,构建超过300亿元的“母基金+产业基金”科创主题基金矩阵;参与投资设立上海三大先导产业母基金;直接投资超过120家科创企业,母基金累计投资46只子基金,穿透带动超900家科创企业。

  在同业合作上,我们创新构建“投行+商行”联动服务产品。例如,与上海农商行联合发布“君鑫赋港”服务方案,面向临港科创企业推出特色产品“君鑫宝”。此外,在人民银行上海总部的牵头下,我们与五大行上海市分行以及海通证券、申万宏源在上海科创金融联盟框架内签署“5+3科技金融战略合作协议”,探索实现对更早、更小、更硬科技科创企业的多方深度合作服务。

  国泰君安早在2014年就启动碳金融业务;2021年发布行业首个《践行碳达峰与碳中和的行动方案》;2023年5月发布《国泰君安全面提升绿色金融服务能级的行动方案(2023-2025)》,提出14条专项行动措施。

  国泰君安持续推动经济社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充分发挥碳资产交易功能,通过各类碳资产的现货交易、回购交易以及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购买交易等方式为客户提供服务,服务对象包括控排企业、自愿碳中和企业、碳服务平台、机构投资者等,来自北京、上海、江苏、河南、青海等地区,覆盖发电、供热、造纸、化工、钢铁、交通运输、金融、公用事业等行业,碳市场成交量超过8000万吨。

  今年1月,我们参与了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重启后的首批CCER交易,服务了多家实体公司的履约抵消及碳中和需求。借此契机,前期储备的绿色减排项目也稳步推进,通过持续输出技术及资金支持,帮助可再生能源发电等类型项目业主实现绿色收益变现。5月,我们携手建行推出“建碳贷”业务。某重点排放单位以持有的碳资产作为质押物,建行上海市分行为其提供融资,国泰君安为该融资提供碳交易风险缓释。这个创新融资交易模式有效帮助重点排放单位盘活碳资产,促进绿色金融资源合理化配置。8月,国泰君安英国子公司完成首笔欧洲碳排放权(EUA)期货交易,未来将持续为有欧洲碳价对冲需求的实体企业提供跨境风险管理服务。

  财联社:作为扎根上海本地的农商行,上海农商银行在普惠金融领域特别是服务乡村振兴方面有哪些工作举措?此外,今年两次台风接连登陆上海,对农业生产造成一定影响,请问贵行是如何通过金融服务支持台风灾后生产恢复的?

  顾贤斌:感谢媒体朋友的提问。普惠金融不仅是服务小微企业、助力实体经济的重要抓手,更是支持乡村振兴的核心驱动力。我行主要通过两个“做实”开展工作:

  一是聚焦普惠重点领域,针对无抵押、轻资产的小微企业,持续开展批量贷、批次贷、园区贷、创业贷、浦江之光专项方案等创新产品服务。二是加大无缝续贷支持力度,推动无还本续贷业务落地,切实降低小微企业资金续转压力。三是通过数字化赋能为普惠小微客户提供高效快捷的金融服务。截至9月末,我行普惠小微贷款余额超过800亿元,较年初增长超过30亿元;服务客户数量近5.3万户。

  一是探索创新农业贷款产品,先后落地了植物新品种权质押融资、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生猪活体抵押贷款和地理标志赋能等创新产品,满足农业主体多样化的信贷需求。二是与农发行、农科院、安信农保建立乡村振兴服务联盟,通过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为乡村振兴提供全方位支持。三是探索普惠金融赋能乡村振兴,打造金融服务与乡村治理融合发展的新典范,促进乡村经济繁荣发展。四是以网格化金融服务为载体,强化镇村授信服务,助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截至9月末,我行涉农贷款余额近670亿元,辖内涉农贷款规模约占全市的五分之一,连续多年保持全市占比第一;普惠涉农贷款余额超过150亿元,较上年末增幅逾7%,服务涉农主体数量超2.3万户;农业产业链项目今年以来发放超过20亿元,累计完成近230个信用村及9个信用镇(乡)的认定工作。2023年,全市范围内所有办理的政策性农业信贷担保业务以及政府农业补贴的信贷业务中,我行客户数占比分别达七成和六成。

  今年9月,台风“贝碧嘉”“普拉桑”接连登陆上海,对农业生产造成一定影响。按照上海市委、市政府和人民银行上海总部的工作部署,我行迅速与保险公司建立灾后响应机制,共收集到76家受灾主体约7465万元损失情况,已落实9460余万元信贷支持。针对灾后建设,一是保持存量授信连续性。加大对存量受灾主体无还本续贷的支持力度,严禁盲目抽贷、断贷、压贷。二是降低各项资金成本。对于受灾较重的涉农主体,主动为其减免相关费用或适当下调信贷利率。对于相关贷款在存续期间给予专项补贴,引导分支行降低受灾主体的贷款成本。三是开辟绿色审批通道。对于有灾后重建资金需求的,通过简化业务流程、开辟快速审贷通道,提升金融服务供给速度。四是提供专项金融服务。配置循环信用贷款、四方担保业务等便捷化的金融产品,为企业恢复生产、百姓重建家园“输血补气”。

  下一步,上海农商银行将继续秉持“姓农”初心,以更加扎实的工作作风,积极践行“普惠金融助力百姓美好生活”使命。

  上海证券报: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养老金融进行了部署,明确要求发展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扩大年金制度的覆盖范围,推行个人养老金制度等。养老金融是保险业未来发展的重点,请问中国太保如何深度参与其中?

  马欣:谢谢您的提问。作为金融五篇大文章之一,养老金融是服务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也是金融工作政治性、人民性的重要体现。今年9月,保险“新国十条”明确提出,要丰富与银发经济相适应的保险产品、服务和保险资金支持方式,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养老保障和跨期财务规划需求。作为头部综合性保险集团,中国太保从负债端、资产端和服务端全面发力,认真写好养老金融这篇大文章。

  一方面,深度参与养老金管理。依托集团旗下的养老金融专业子公司——长江养老,大力发展企业年金、职业年金的受托和投管。目前,“金色晚晴企业年金集合计划”已成为国内规模最大、覆盖职工人数最多的集合计划,今年6月末资产规模达672亿元,参加企业5309家。近期,长江养老中标上海临港新片区人才企业年金计划。这是园区人才年金的首创项目,为第二支柱扩面提质形成了示范带动效应。

  另一方面,加快培育第三支柱。中国太保寿险签发了全国首张个人税延型养老保单,推出多款投保门槛亲民、缴费期限丰富、领取方式灵活的个人养老金产品。全面探索强养老属性的产品创新,如试点寿险与长护险责任转换、推出面向高龄客户的即交即领型产品等。

  养老金融更要满足客户“健康到老”的需求。中国太保集团旗下专业健康险子公司——太平洋健康险联合中国太保寿险推出了“家安芯”医疗险,投保年龄放宽至72岁,将更多老年客群纳入养老健康的保障范围。

  中国太保坚持价值投资、长期投资、稳健投资和责任投资,无论外部市场如何变化,养老资金始终保持着较强的收益韧性。我们充分发挥在跨周期大类资产配置、绝对收益获取、另类产品创设上的能力优势,投资业绩长期稳健增长。公司企业年金单一计划固收组合、单一计划含权组合的三年累计业绩分别排名行业第一和第六。以“金色晚晴企业年金集合计划”为例,成立以来年化收益率约5%,超越行业平均水平,帮助客户实现了养老资金稳健增值。

  机构养老方面,中国太保自建自营养老社区“太保家园”,在全国13城落地15园,已有8个社区开业,投资总床位1.65万张,处于行业领先水平。居家养老方面,推出“百岁居”解决方案,在49个城市设立线验中心,长者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到照护等专业服务。此外,我们高度重视医养结合,在太保家园厦门社区内嵌了康复医院,满足养老医疗需求。

  中国太保还建立产学研路径,与复旦大学合作成立保险应用创新研究院,并专门设立养老金融保险研究所;与上海交大医学院合作成立源申康复研究院;与瑞金、仁济、同仁等医院在神经康复等领域设立6个研究中心。今年5月,我们加入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建立的金融五篇大文章协同推进机制,作为养老金融板块的牵头机构之一参与相关研究。

  保险企业写好养老金融这篇大文章有着独特的优势。下一步,中国太保将继续从负债端、资产端、服务端持续发力,为国民养老贡献力量。

  解放日报: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金融五篇大文章以来,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在这方面做了哪些工作?成效如何?

  吕进中:谢谢您的提问。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着力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数字金融、养老金融五篇大文章,按照人民银行总行和上海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人民银行上海总部会同相关部门开展了以下工作:

  第一,加强协同推进机制建设。初步建立两项工作机制:一是与在沪主要金融机构建立协同推进机制,围绕金融五篇大文章难点、堵点问题开展协同调研,推进落实解决,编发工作简报,促进信息共享和资源整合。二是会同上海市有关部门建立工作协调机制,制定支持举措,加大政策供给。

  第二,发挥央行政策工具引领作用。用好用足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碳减排支持工具、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普惠养老专项再贷款等,加大对重大战略、重点领域、薄弱环节的金融支持。今年1-9月,向中外资地方法人银行发放碳减排支持工具资金2.78亿元,展期5.47亿元;支持银行新发放碳减排贷款4.62亿元,预计带动年度二氧化碳减排量9.73万吨当量。通过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提供激励资金近2.9亿元,带动上海地方法人银行新增普惠小微贷款285亿元。发放“沪科专贷”、“沪科专贴”专项资金382亿元,惠及科创企业5300余户,其中高新技术企业占比近九成。

  第三,打造科技金融生态圈。印发《上海科技金融服务能力提升专项行动方案》《关于进一步做好科技型民营企业金融服务的通知》《关于促进上海市知识产权金融工作提质增效的指导意见》等支持文件。指导上海科创金融联盟发布《上海金融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在全国率先推出“新动力贷”、“点心贷”等创新金融产品,为科技型企业提供覆盖全生命周期的多元化、接力式金融服务。

  第四,全面推进上海绿色金融改革创新。推动《上海市转型金融目录(试行)》落地实施,率先试用全国性钢铁行业转型金融标准,牵头研制全国性水上运输业转型金融标准。参与制定《上海市绿色项目库管理试行办法》、《绿色融资项目认定规则》。积极支持上海绿色金融服务平台建设。探索推动中小企业开展环境信息披露。进一步推进碳减排支持工具的支持领域在全国率先扩容试点,将《绿色低碳转型产业指导目录(2024年版)》中的17项子领域纳入试点范围。

  第五,持续加大普惠金融服务力度。会同相关部门开展“上海金融支持民营经济服务月”、“个体工商户服务月”等活动,用好“政会银企”四方合作机制,强化敢贷愿贷能贷会贷长效机制建设,持续优化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环境。9月末,全市普惠小微贷款余额1.19万亿元,同比增长13.3%,增速较同期各项贷款高4.1个百分点。

  第六,做好养老金融和数字金融探索研究。建立涵盖银行、保险公司、理财子公司等机构在内的养老金融推进机制,会同上海市有关部门共同推进普惠养老专项再贷款工作,并推动金融机构加快数字化转型。

  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需要各方协同配合、久久为功。下一步,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将认真落实总行和上海市委、市政府的工作要求,会同相关部门联合印发上海金融五篇大文章行动方案,扎实推动各项措施落地见效,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和经济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搜索

网站地图 粤ICP备16128508号-1 txt地图